出现黏滚头缺陷的主要原因

浏览量: 1376 日期: 2014-01-24 10:10:57 作者: admin 来源:

滚压时泥料卷在滚头上.这种缺陷多发生于阴模滚压产品中,口小、深腔制品更易发生.主要原因为:
(l)泥料的可塑性过强或水分过多.此种泥料的黏着但:增加,使泥料与滚头之间的润滑性不好,因石膏吸水,其与模型接触的一面附着力增加不大,故易粘滚头.
对泥料的可塑性和水分的要求,是和热滚压还是冷滚压、胆模滚压还是阴模滚压以及产品的大小。形状等因素有关的.一般说来,阳模滚压泥料在模型外面,甩离的力量较大,需用可塑性好、水分较少的泥料:而阴模滚压,泥料水分虽可多些,但可塑性也要相应减弱,尤其当阴模冷滚压时,由于泥料与滚头的接触面没有热滚压时产生的蒸汽膜作润滑剂,泥料水分要少些.泥料的水分还和产品的大小和滚头转速有关‘一般成形次产品时泥料水分应低些,成形小产品时泥料水分可高些。滚头转速小时泥料水分可多些,滚头转速快时泥料水分不宜太多.
(2)滚压成形时,主轴与滚头转速比不恰当.滚压成形时,主轴与滚头转速比直接关系到制品的质量。转速比是由制品的大小、形状、泥料的性能、滚压的成形方法、滚压机的质量等诸因素确定的。
滚压时,当滚头某一点线速度与石膏模型对应点的线速度相等时,模型与滚头作相对滚动,泥料均匀展开,此时泥料颗粒之间不会引起互相牵制的应力,不仅对减少变形有好处,还可减少粘滚头的几率.但因泥料并不是真正的塑性体,还具有少许弹性,容易现滚头痕迹,兼之坯体形状和厚薄不同,制品各部分与滚头接触处沿口线上的每一点,距各自旋转轴的半径都在变化,故坯体各部分不可能完全处于纯滚动状态.所以,滚压成形实际是连滚带滑的,大部分仍然是相对滑动的.在滚压成形过程各阶段中,滚动与滑动究竟哪种情况起主导作用对提高和保证坯体质量有好处,还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日本有专利提出变速滚压成形法.这个操作方法把滩东过校夯为兰个阶段。第一阶段滚头转数与模型转数相等:第二阶段改变滚头转数,可大于或小于模型转数:第三阶段又使滚头转数与模型转数相接近.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认为第一、三阶段中(后者开始于泥料厚度比要求厚度大10%时),应以滚动为主;第二阶段(泥料厚度为成形前厚度的40.60%时)中增加滑动的成分对提高坯体密度和“赶光户坯体表面是有益的.
(3)滚头表面性能的影响.滚头材料的疏水与亲水性能、滚头表面光洁度、滚头与坯体的剥离角大小、滚压时间等都对粘滚头有影响.
①对冷滚压而言,聚四氟乙烯滚头疏水性比球墨铸铁等金属滚头好,不易产生粘滚头缺陷.
②用同一材料制成的同一产品的滚头,其滚头与坯体的剥离角不同,粘滚头的情况也不同.产品的口径为D,滚压头轴与轮头主轴夹角较大,滚头直径d,较小;滚压头轴与轮头主轴夹角小,滚头直径d:就较大。很明显滚头直径大的,较之滚头直径小的,剥离角Q较小,粘滚头的几率就较大.
③从粘土一水系统的性质可知,坯料颗粒吸附的可塑水,在外力作用下,有一部分可脱离吸附层.若滚头下压速度太慢,滚压时间过长,则坯料颗粒间的水分被挤出,坯体表面象抹水泥提浆一样,从而增加了与滚头接触面的泥料水分,使粘滚头的几率增加.
(4)热滚压滚头温度高低的影响.如滚头温度低子水的沸点,滚头和泥饼之间未能形成一层户节气薄膜,没有起到润滑却的作用,’滚头就与坯泥粘附:但如滚头温度过高,坯泥表面的水分急剧蒸发,又将一部分泥料粘牢在滚头之上。究竟多高温度合适呢?这得根据坯料性质、产品大小、滚压时间等因素而定.一般认为110-130℃之间较为合适。
你要问我什么牌子的瓷砖好,我就推荐你到陶瓷卫浴品牌网看看好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