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工信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浏览量: 1378 日期: 2022-12-15 11:04:01 作者: admin 来源: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

12月9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强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业设计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业设计服务价值、强化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等四方面任务。

1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教育体育、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市场监管、文旅、统计、银保监、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各州、市、滇中新区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州、市中心支行,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提升我省制造业设计能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强省建设,现将《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商务厅

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统计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云南省知识产权局

2022年11月29日 

全文内容如下

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设计是提升产业链与价值链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部委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动我省工业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工业设计能力与水平,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强省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政府引导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有力支撑制造业向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激发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形成政府大力引导、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为主体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挥工业设计在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实现从简单规模、速度扩张到技术、质量、品牌领先转变。  

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统筹规划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目标与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我省产业优势,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推进计划,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全面、有序、可持续发展。

坚持工业设计与服务型制造相结合。推动工业设计与企业战略、品牌运营、商业模式深度融合,使工业设计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全流程上,实现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设计创新,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创建品牌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制造业领域设计短板得到明显改善。到2025年底,力争构建1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或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0家,建成2家及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创建工业设计企业,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专业设计机构、设计专家,培育本土优秀设计人才,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工业设计品牌。

二、主要任务

(一)增强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重视设计创新,加大设计投入,建设工业设计中心。鼓励企业构建“设计+研发+用户体验”的创新设计体系,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设立独立核算的工业设计中心或设计院,加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和支持力度,支持申报国家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工业设计中心在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升设计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支持创办工业设计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支持工业企业设计业务外包专业设计企业,整合资源,提升创新效率。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创立自有品牌。支持设计企业参与国内外工业设计重要赛事、重大活动等,提升综合实力。鼓励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师落户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工业设计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整合设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设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搭建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设计资源共享、设计人才集聚、设计空间开放共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设计项目对接、成果转化、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服务。加强与国家和省外优秀工业设计组织合作,通过购买服务或设计成果效益分享等形式,引导制造企业与设计单位加强在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创意设计、生产工艺、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环节的对接与合作,支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鼓励各州市积极引入设计资源,与本地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设计成果落地生根,提升本地产业发展水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工业设计服务价值。鼓励制造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以订单、契约、股权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引导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对接合作,大力推广“设计+科技”“设计+工业文化”、“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服务”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推广“互联网+工业设计”,探索建设线上线下开放性共享平台,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定制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网络协同设计等新型服务模式,促进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明显提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仿真、智能控制等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网络设计和智能设计,提高设计协同创新能力和制造效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文旅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校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校合作,引进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建设高水平的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强化专业设计人才培养,建设校内外设计实验和实训基地,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工业设计大赛,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视野的设计人才。鼓励优秀工业设计师到高校兼职授课,加大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推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院士、知名专家在企业设立工作站。开展系列化,多形式的设计培训和国际交流,引进海内外高端设计人才。建立人才交流和激励机制。(省教育厅负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配合)

三、工业设计重点服务领域

(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先进装备制造。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在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发动机、自动化物流设备、铁路养护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破碎筛分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高原特色现代农机具、智能化大型高效泵、城市排涝装备等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充分运用仿真设计,通过物料供应和生产流程再造,实现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满足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技术,在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和品牌推广等环节创新设计元素,不断优化材料与制造工艺,推进绿色环保化,改善行车安全性、乘员舒适性和车身轻量化。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汽车智能化、个性化设计。

生物医药。发展中成药大品种、民族特色药和中药保健品研发设计、包装设计与品牌设计,力争形成一批市场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产品与品牌。树立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质量的理念,推动医药工业与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和细胞工程、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深度融合,增强从分子结构到制剂工艺全流程工业设计能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接壤国家基于民族多样性的医药产品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应用设计,力争形成一批市场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国际国内领先的高端仿制药、中药和民族药产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集成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数据中心、通信传输与网络、互联网、新媒体、终端设备等技术,创新设计理念,整合教育、商务、娱乐等相关领域的商业模式与服务内容,力争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与高端产品。利用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相关技术的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发展互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的外观设计,高端软件等的交互设计。

节能环保。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低碳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集成节能减排、污染控制处理、环保生产、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相关技术,力争形成一批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绿色低碳的设计产品。开展碳足迹标识产品设计,运用设计工具,开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和产品,更好满足移动化、微型化、巨型化和超常环境工作的要求。

(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有色金属。支持硅光伏、铝制品生产企业建设面向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开展规模化多批量的个性需求设计制造,提升产品价值链。鼓励有色金属龙头企业扩展上下游产业链,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设计建设为全产业链服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整合省内外优质设计资源,大力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精深合金加工技术及产品的设计制造,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

烟草。围绕烟草全产业链发展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营销设计等,发展雪茄、异型烟、低焦油烟、新型烟草制品等产品。设计打造品牌形象定位清晰、市场布局重点突出、风格特征突出鲜明、错位互补进位升级的优势品牌集群。探索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通过物料供应和生产流程再造,满足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

绿色食品。围绕坚果、核桃、咖啡、酿酒、制糖、果蔬制品、乳制品、精制茶和肉制品等发展食品饮品包装设计、功能设计、品牌设计等,鼓励设计与文化创意融合,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创意、市场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产品与品牌。

消费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原创设计,打造家俱、桑蚕丝、服装、橡胶制品等行业自主设计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依托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建设一批服装服饰和橡胶制品设计中心。加强创意设计赋能,丰富地域元素,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一批精致伴手礼产品和品牌。提升木雕、玉雕、陶瓷、民族刺绣等产品设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强化品牌设计内涵,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筹推进全省工业设计发展工作,建立省级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合力推动全省工业设计发展。推动建立省、州(市)工业设计工作体系,落实责任,细化任务,统筹推进。建立政企学研联动机制,搭建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和工业企业的联系桥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云南银保监局、云南证监局、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增强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创建和提升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项目,支持制造企业工业设计成果转化项目和购买工业设计服务。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基于设计创新和专利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企业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可按国家税法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适时研究制定工业设计部门统计监测办法,加强工业设计统计监测。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设计产业的金融支持,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工业设计形成的专利、商标,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设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举办工业设计赛事、工业设计对接、宣传培训、展览展示等活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云南银保监局、云南证监局、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发展环境。适时举办省级工业设计大赛,鼓励企业、高校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奖评比活动,调动企业与设计师积极性,传播、展示工业设计成果。鼓励州市、行业协会和高校等积极打造各种设计领域交流平台,引进先进国家、地区的工业设计新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鼓励企业和个人就工业设计申请专利等。加大惩戒力度,严厉打击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等违法行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开展工业设计宣传、展览、交流等活动,提高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普及安全、环保、绿色、健康设计理念,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工业设计发展良好氛围。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引导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重视和应用工业设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关于工业设计深度赋能产业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快改善云南制造业创新设计短板问题,有效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产业强省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文旅厅、省统计局、省知识产权局、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云南银保监局、云南证监局、人行昆明中心支行编制印发《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就《实施意见》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工业设计位于产业链创新链的前端,是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制造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012年工信部出台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产业﹝2012﹞422号),大力推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引导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2019年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13部门印发了《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旨在推动工业设计适应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大趋势,促进新技术、新模式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我省2016年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实施方案(试行)》,主要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培育认定省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企业方面推动我省工业设计发展。

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综合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通过现代设计工具和方法,植入工业产品更高品质、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延伸打造产业链,针对我省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公共服务平台不足、专业市场主体不多、人才引进与培养亟待加强等薄弱环节,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关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收集听取有关重点企业意见建议,先后两轮组织征求各相关省级部门、金融机构、州市工信主管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政策合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相关省级部门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 

二、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工业设计与服务型制造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意见》提出: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部署和产业强省建设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政府引导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省工业设计加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制造业领域设计短板得到明显改善。力争构建1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或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0家,建成2家及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创建工业设计企业,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专业设计机构、设计专家,培育本土优秀设计人才,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工业设计品牌。

(三)主要任务。针对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短板问题,以及工业设计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增强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提出要引导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加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和支持力度,支持申报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支持创办工业设计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二是提升工业设计公共服务能力。提出要鼓励创建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搭建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州市积极引入设计资源,与本地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提升工业设计服务价值。提出要鼓励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投入,支持多种形式为制造企业提供设计服务。拓展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对接合作模式,如“设计+工业文化”、“设计+工业旅游”等。积极推广“互联网+工业设计”。四是强化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要加大高校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建设高水平的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加大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三、重点服务领域

 聚焦我省重点打造的先进产业集群和谋划的重点产业链,《实施意见》重点从2个方面9个重点产业深度嵌入创新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出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通过创新设计,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新能源汽车重点围绕系统集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技术,在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和品牌推广等环节创新设计元素,推进绿色环保化,改善行车安全性、乘员舒适性和车身轻量化;生物医药重点发展中成药大品种、民族特色药和中药保健品研发设计、包装设计与品牌设计,形成一批高端仿制药、中药和民族药产品;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是系统集成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数据中心、通信传输与网络、互联网、新媒体、终端设备等技术,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新产品与高端产品;节能环保重点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低碳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集成节能减排与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一批经济价值高、绿色低碳的设计产品。

二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提出有色金属重点支持硅光伏、铝制品生产企业建设面向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开展规模化多批量的个性需求设计制造,提升产品价值链。大力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精深合金加工技术及产品的设计制造;烟草重点围绕全产业链发展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营销设计等,发展雪茄、异型烟、低焦油烟、新型烟草制品等产品;绿色食品重点围绕特色农产品和肉制品等发展食品饮品包装设计、功能设计、品牌设计等,形成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创意、市场效益高的产品与品牌;消费品重点鼓励原创设计,发展自主设计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从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发展环境、政策宣传等方面提出4项保障措施,确保推动我省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各项任务顺利实施。一是组织协调。提出建立省级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合力推动全省工业设计发展。推动建立省、州(市)工业设计工作体系,落实责任,细化任务,统筹推进。

二是政策引导。提出鼓励支持创建和提升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项目,支持制造企业工业设计成果转化项目和购买工业设计服务。从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工业设计,支持举办工业设计赛事等。

三是发展环境。提出适时举办省级工业设计大赛,鼓励企业、高校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奖评比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加大惩戒力度,严厉打击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等违法行为。

四是政策宣传。提出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宣传、展览、交流等活动,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引导广大中小企业重视和应用工业设计。